字景昌。 抚宁伯朱谦之子。 伟躯貌,顾盼有威。 初见上皇于宣府,数目属焉。 景泰中,嗣爵奉朝请。 英宗复辟,睹永识之曰:“是见朕宣府者耶?”永顿首谢,即日召侍左右,分领宣威营禁军。 天顺四年,宣、大告警,命帅京军巡边。 天顺七年,统三千营,寻兼神机营。 宪宗立,改督团营,领三千营如故。 成化元年,荆、襄盗刘通作乱。命永与尚书白圭往讨。 进师南漳,击斩九百有奇。会疾留南漳,而圭率大军破贼。 永往会,道遇余贼,俘斩数百人。其秋复进讨石龙、冯喜,皆捷。论功,进侯。 毛里孩犯边,命佩将军印,会彰武伯杨信御之。会遣使朝贡,乃班师。 成化六年,阿罗出寇延绥。复拜将军,偕都御史王越,都督刘玉、刘聚往讨,击败之苏家寨。 寇万骑自双山堡分五道至,战于开荒川。寇少却,乘势驰之,皆弃辎重走。至牛家寨,遇都指挥吴瓚兵少,寇围之。指挥李镐、滕忠至,复力战。聚及都指挥范瑾、神英分据南山夹击,寇乃大败。斩首一百有六,获马牛数千,阿罗出中流矢遁。时斩获无多,然诸将咸力战追敌,边人以为数十年所未有。 论功,予世侯。 成化七年正月,寇屡入,永所部屡有斩获。三月复以万余骑分掠怀远诸堡。永与越等分兵为五,设伏败之,追至山口及滉忽都河,寇败走。而游击孙钺、蔡瑄别破他部于鹿窖山。捷闻,玺书奖劳。永等再请班师,皆不许。寇复以二万余骑入掠,击退之。岁将尽,乃召永还,留越总制三边。 成化十四年,加永太子太保。 成化十五年冬,拜靖虏将军,东伐,以中官汪直监督军务。还,进爵保国公。 成化十六年正月,延绥告警。命永为将军,越提督军务,直仍监督,分道出塞。 越与直选轻骑出孤店关,俘寇于威宁海子。 而永率大军由南路出榆林,不见寇,道回远,费兵食巨万,马死者五千余匹。 于是越得封伯,直廕锡逾等,而永无功,赏不行。 久之。进太子太傅。 成化十七年二月,复偕直、越出师大同,御亦思马,获首功百二十,遂赐袭世公。 成化十九年秋,小王子入边,宣、大告急。越与直已得罪,以永为镇朔大将军,中官蔡新监其军,督诸将周玉、李玙等击败之。 还,仍督团营。或投匿名书言永图不轨。永乞解兵柄,不许。 其冬,手敕加太傅、太子太师。 弘治四年,监修太庙成,进太师。 永治军严肃,所至多奏功。前后八佩将军印,内总十二团营兼掌都督府,列侯勋名无与比。 弘治九年,卒。追封宣平王,谥武毅,子晖嗣。 给事中王廷言永功不当公,朝议止予袭一世,后皆侯。诏可。

朱永, 字景昌。 抚宁伯朱谦之子。 伟躯貌,顾盼有威。 初见上皇于宣府,数目属焉。 景泰中,嗣爵奉朝请。 英宗复辟,睹永识之曰:“是见朕宣府者耶?”永顿首谢,即日召侍左右,分领宣威营禁军。 天顺四年,宣、大告警,命帅京军巡边。 天顺七年,统三千营,寻兼神机营。 宪宗立,改督团营,领三千营如故。 成化元年,荆、襄盗刘通作乱。命永与尚书白圭往讨。 进师南漳,击斩九百有奇。会疾留南漳,而圭率大军破贼。 永往会,道遇余贼,俘斩数百人。其秋复进讨石龙、冯喜,皆捷。论功,进侯。 毛里孩犯边,命佩将军印,会彰武伯杨信御之。会遣使朝贡,乃班师。 成化六年,阿罗出寇延绥。复拜将军,偕都御史王越,都督刘玉、刘聚往讨,击败之苏家寨。 寇万骑自双山堡分五道至,战于开荒川。寇少却,乘势驰之,皆弃辎重走。至牛家寨,遇都指挥吴瓚兵少,寇围之。指挥李镐、滕忠至,复力战。聚及都指挥范瑾、神英分据南山夹击,寇乃大败。斩首一百有六,获马牛数千,阿罗出中流矢遁。时斩获无多,然诸将咸力战追敌,边人以为数十年所未有。 论功,予世侯。 成化七年正月,寇屡入,永所部屡有斩获。三月复以万余骑分掠怀远诸堡。永与越等分兵为五,设伏败之,追至山口及滉忽都河,寇败走。而游击孙钺、蔡瑄别破他部于鹿窖山。捷闻,玺书奖劳。永等再请班师,皆不许。寇复以二万余骑入掠,击退之。岁将尽,乃召永还,留越总制三边。 成化十四年,加永太子太保。 成化十五年冬,拜靖虏将军,东伐,以中官汪直监督军务。还,进爵保国公。 成化十六年正月,延绥告警。命永为将军,越提督军务,直仍监督,分道出塞。 越与直选轻骑出孤店关,俘寇于威宁海子。 而永率大军由南路出榆林,不见寇,道回远,费兵食巨万,马死者五千余匹。 于是越得封伯,直廕锡逾等,而永无功,赏不行。 久之。进太子太傅。 成化十七年二月,复偕直、越出师大同,御亦思马,获首功百二十,遂赐袭世公。 成化十九年秋,小王子入边,宣、大告急。越与直已得罪,以永为镇朔大将军,中官蔡新监其军,督诸将周玉、李玙等击败之。 还,仍督团营。或投匿名书言永图不轨。永乞解兵柄,不许。 其冬,手敕加太傅、太子太师。 弘治四年,监修太庙成,进太师。 永治军严肃,所至多奏功。前后八佩将军印,内总十二团营兼掌都督府,列侯勋名无与比。 弘治九年,卒。追封宣平王,谥武毅,子晖嗣。 给事中王廷言永功不当公,朝议止予袭一世,后皆侯。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