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新, (1906年11月18日—1998年6月27日),鸟类学家、鸟类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鸟类学、中国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福建福州长乐人。父亲郑森藩,妻子陈嘉坚,儿子郑怀杰、郑怀竞,女儿郑怀明、郑怀音。1926年,郑作新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26年-1930年,郑作新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27年)、博士学位。1930年,郑作新获SigmaXi金钥匙奖。同年,郑作新任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年,郑作新发表《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1945年-1946年,郑作新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司聘任为客座教授,在美国讲学和访问。1946年,郑作新在协和大学任教。1947年,郑作新的《中国鸟类名录》面世,所列中国鸟类1087种,912个亚种,总计1999种。1950年,郑作新任中国科学院标本整理委员会委员。1951年,郑作新加入九三学社。1953年,郑作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59年,郑作新提出“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将我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以秦岭为中国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1960年-1980年,郑作新主持组织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的生物组工作。1974年-1976年,郑作新在江南一带及东北地区进行以水禽为主的鸟类调查。1979年,郑作新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80年,郑作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郑作新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荣誉奖。1985年,郑作新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87年,郑作新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郑作新获美国野生动物学会授予的国际自然保护特殊成就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2年,郑作新成立鸟类科学青年奖基金。1993年,郑作新获林业部颁发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终身荣誉奖。1995年,郑作新获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奖。1996年,郑作新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著有《中国鸟类名录》《脊椎动物分类学》《中国鸟类区系纲要(英文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