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1月30日—2023年10月3日),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黑龙江哈尔滨人。1954年,郑光美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954年-1963年,郑光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助教。1956年-1958年,郑光美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63年-1977年,郑光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1978年-1986年,郑光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副教授。1983年,郑光美在浙南方圆数百公里的的林区,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野外生活的黄腹角雉雄鸟和雌鸟的照片。1986年,郑光美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8年,郑光美主持的黄腹角雉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郑光美任博士生导师。同年,郑光美主持的黄腹角雉的生态生物学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郑光美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997年,郑光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郑光美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的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郑光美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郑光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郑光美获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郑光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郑光美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著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二卷 鸟类)》《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1-2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1-4版)《中国雉类》等。

郑光美, (1932年11月30日—2023年10月3日),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黑龙江哈尔滨人。1954年,郑光美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954年-1963年,郑光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助教。1956年-1958年,郑光美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63年-1977年,郑光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1978年-1986年,郑光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副教授。1983年,郑光美在浙南方圆数百公里的的林区,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野外生活的黄腹角雉雄鸟和雌鸟的照片。1986年,郑光美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8年,郑光美主持的黄腹角雉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郑光美任博士生导师。同年,郑光美主持的黄腹角雉的生态生物学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郑光美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997年,郑光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郑光美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的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郑光美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郑光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郑光美获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郑光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郑光美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著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二卷 鸟类)》《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1-2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1-4版)《中国雉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