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瀛, (1925年4月5日—2019年10月4日),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自动控制理论的稳定性理论、复杂控制系统理论、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方面的研究。山东章丘人。女儿张晨。1937年,张嗣瀛就读于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44年-1948年,张嗣瀛就读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48年-1949年,张嗣瀛在浙江省金华英士大学机械系任助教。1949年,张嗣瀛到东北大学任助教。1950年,张嗣瀛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张嗣瀛在东北工学院,任机械系讲师,历任副教授、教授(1978年)、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工程力学系系主任。1957年-1959年,张嗣瀛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1974年,张嗣瀛开始参与反坦克导弹“红箭—73”的研制工作。1978年,张嗣瀛荣获“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奖”称号。1981年,张嗣瀛任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首任所长。1983年,张嗣瀛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张嗣瀛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张嗣瀛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1990年,张嗣瀛获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3年,张嗣瀛获冶金工业部“在冶金军工创业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奖。1995年,张嗣瀛以“复杂控制系统对称性及相似性结构的研究”,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张嗣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张嗣瀛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9年,张嗣瀛任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所长。同年,张嗣瀛被评为辽宁省功勋教师。2005年,张嗣瀛被聘为青岛大学第一层次的特聘教授。2013年,张嗣瀛获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2018年,以张嗣瀛为首的“系统与控制教师团队”成功入选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著有《微分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