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0月29日—1975年4月24日),植物形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岘侪,江苏武进人,出生于湖北光化老河口。妻子崔之兰,儿子张企明。1916年,张景钺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圣雅格中学。1916年-1920年,张景钺就读于清华学堂(1928年,更名为清华大学)。1920年-1922年,张景钺就读于美国进芝加哥大学植物系。1922年-1925年,张景钺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张景钺在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26年,张景钺任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同年,张景钺的博士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蕨根茎组织的起源和生长发育》在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成为世界上最早研究植物顶端细胞和组织分化的论文之一。1928年,张景钺任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1932年,张景钺获中国教育及文化促进基金会资助,先后在英国利兹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进修。1932年,张景钺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4年,张景钺在《中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植物徒手切片法"一文。1938年-1945年,张景钺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5年-1946年,张景钺在美国加州大学进行学术访问。1946年,张景钺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著有《植物系统学》等。

张景钺, (1895年10月29日—1975年4月24日),植物形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岘侪,江苏武进人,出生于湖北光化老河口。妻子崔之兰,儿子张企明。1916年,张景钺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圣雅格中学。1916年-1920年,张景钺就读于清华学堂(1928年,更名为清华大学)。1920年-1922年,张景钺就读于美国进芝加哥大学植物系。1922年-1925年,张景钺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张景钺在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26年,张景钺任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同年,张景钺的博士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蕨根茎组织的起源和生长发育》在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成为世界上最早研究植物顶端细胞和组织分化的论文之一。1928年,张景钺任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1932年,张景钺获中国教育及文化促进基金会资助,先后在英国利兹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进修。1932年,张景钺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4年,张景钺在《中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植物徒手切片法"一文。1938年-1945年,张景钺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5年-1946年,张景钺在美国加州大学进行学术访问。1946年,张景钺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著有《植物系统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