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见齐, (1907年9月22日—1991年10月28日),矿床地质学家。原名张耕虞,字省衷,江苏海门和合镇(今属启东县)人,出生于上海奉贤。父亲张鼎铭,养父袁应天。1924年-1926年,袁见齐就读于东南大学(1928年,东南大学改称中央大学)预科物理系。1926年,袁见齐就读于东南大学地学系地质学专业。1929年,袁见齐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士学位。 同年,袁见齐在中央大学任助教。1933年,袁见齐加入李学清组织的四川地质调查团,在川东南、綦江一带做地质调查。1938年,袁见齐参加西康省建设委员会筹组的西康科学调查团。1939年-1940年,袁见齐受聘于云南大学地质系任讲师。1940年,袁见齐在贵州开阳任盐矿技师。1947年,袁见齐调查台湾省各盐场的卤水成分和海盐产量等资料。1948年,袁见齐任唐山工学院教授。1952年,袁见齐任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后改称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和工程地质系主任。1954年,袁见齐任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地质勘探系主任。1956年,袁见齐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袁见齐任北京地质学院院长助理兼教务长。同年,袁见齐任中国科学院盐湖调查队副队长,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1959年,袁见齐首次提出“陆相成盐成钾”理论。同年,袁见齐完成了中国盐类矿床分布规律和远景预测研究,主编了中国第一幅中国盐类矿床预测图。1963年,袁见齐任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1978年-1986年,袁见齐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主任,兼钾盐矿床地质研究室主任。1980年,袁见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袁见齐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988年,袁见齐被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1988年,袁见齐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西北盐产调查实录》《云南矿产志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