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4日—2004年5月22日),土壤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电化学的创始人,长期从事水稻土和红壤的电化学研究工作,创建并发展了我国土壤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山东郓城于阁村人。儿子于雷、于宙。1933年,于天仁就读于山东菏泽中学。1941年-1945年,于天仁就读于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45年-1950年,于天仁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任技佐。1950年,于天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952年,于天仁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1953年-1956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6年-1978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1959年-1961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化学研究室主任。1961年,于天仁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电化学研究室。1961年-1984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电化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于天仁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1984年-1992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于天仁任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于天仁任美国Indlana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于天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土壤电化学性质及其研究法》等。

于天仁, (1920年2月4日—2004年5月22日),土壤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电化学的创始人,长期从事水稻土和红壤的电化学研究工作,创建并发展了我国土壤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山东郓城于阁村人。儿子于雷、于宙。1933年,于天仁就读于山东菏泽中学。1941年-1945年,于天仁就读于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45年-1950年,于天仁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任技佐。1950年,于天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952年,于天仁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1953年-1956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6年-1978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1959年-1961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化学研究室主任。1961年,于天仁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电化学研究室。1961年-1984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电化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于天仁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1984年-1992年,于天仁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于天仁任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于天仁任美国Indlana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于天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土壤电化学性质及其研究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