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大地测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和应用研究。江苏姜堰梁徐镇双墩村人。大姐杨龙英。1977年-1980年,杨元喜就读于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大地测量专业。1980年-1990年,杨元喜在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任助教、讲师。1984年-1987年,就读于郑州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1年,杨元喜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大地测量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杨元喜任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副教授。1992年,杨元喜任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教授。1996年-1997年,杨元喜获德国Humboldt基金资助,在德国Bonn大学做Humboldt研究学者。1998年,杨元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杨元喜获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杨元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020年,杨元喜获2019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著有《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等。

杨元喜, (1956年7月—),大地测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和应用研究。江苏姜堰梁徐镇双墩村人。大姐杨龙英。1977年-1980年,杨元喜就读于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大地测量专业。1980年-1990年,杨元喜在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任助教、讲师。1984年-1987年,就读于郑州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1年,杨元喜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大地测量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杨元喜任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副教授。1992年,杨元喜任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教授。1996年-1997年,杨元喜获德国Humboldt基金资助,在德国Bonn大学做Humboldt研究学者。1998年,杨元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杨元喜获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杨元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020年,杨元喜获2019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著有《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