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锋, (1947年5月-),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造山带与盆地构造研究,在板块构造架下的花岗岩成因理论、板内岩浆作用和冲断带变形理论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浙江杭州。1963年,杨树锋初中毕业于杭州六中。1963年-1966年,杨树锋就读于杭州一中(今杭州高级中学的前身),高中毕业。1975年,杨树锋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矿物与岩石学专业。1981年,杨树锋获得南京大学地质系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1984年,杨树锋获得南京大学地质系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1984年-1988年,杨树锋在浙江大学任教。1987年,杨树锋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8年,杨树锋晋升浙江大学教授。1989年,杨树锋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1995年,杨树锋成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2004年,杨树锋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杨树锋成为浙江省特级专家。2011年,杨树锋获浙江大学最高教师荣誉奖“竺可桢奖”。2013年,杨树锋获浙江省功勋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杨树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2018年,杨树锋任浙江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著有《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 英文版》《地球科学概论》《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南岭花岗岩岩石物理学与大地构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