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年),五代时期后梁名将。颍州斤沟(今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斤沟集)人。从小追随河阳人李罕之。公元888年,跟随李罕之逃往太原,投靠李克用。后因犯罪逃奔朱全忠,被朱全忠任命为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公元903年,王师范割据青州反叛,杨师厚率军平叛。击败淮南杨行密的部将王景仁,追至辅唐县,因功授齐州刺史。同年九月,王师范投降。同年,加检校司徒、武宁军节度使。公元904年,加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公元905年,朱全忠派遣武宁节度使杨师厚攻打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杨师厚攻取襄、唐、邓、复、郢、随、均,房(治今湖北襄阳、河南唐河、河南邓州、湖北仙桃、湖北钟祥、湖北随州、湖北丹江口、湖北房县)等八州。同年,在汉水击退赵匡凝。同年,杨师厚奉命攻江陵,荆南牙将王建武投降。杨师厚取荆州后,授襄州节度使。公元907年,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公元908年,加检校太傅。公元909年,封弘农郡王,招兼潞州行营都招讨使。同年,忠武节度使刘知俊叛,杨师厚率军讨伐,俘虏刘知俊的弟弟刘知浣,刘知俊举族西奔凤翔,投靠李茂贞。杨师厚因功被封为检校太尉。公元910年,授陕州节度使、西路行营招讨使。公元911年,晋军在柏乡之战后,包围邢州,掠夺魏博。杨师厚受诏领兵屯守卫州。晋军攻打魏州,不胜而退,杨师厚追袭晋军,渡过漳河,解除邢州之围,改任滑州节度使。公元912年二月,杨师厚等率军攻克枣强(今枣强县东)。后杨师厚率军屯魏州(今河北大名)。朱友珪篡夺帝位后,任命杨师厚为魏博节度使(即天雄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公元913年,朱友贞在东京称帝,封杨师厚为邺王,加封检校太师、中书令。公元915年,去世,被追赠为太师。

杨师厚, (?—915年),五代时期后梁名将。颍州斤沟(今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斤沟集)人。从小追随河阳人李罕之。公元888年,跟随李罕之逃往太原,投靠李克用。后因犯罪逃奔朱全忠,被朱全忠任命为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公元903年,王师范割据青州反叛,杨师厚率军平叛。击败淮南杨行密的部将王景仁,追至辅唐县,因功授齐州刺史。同年九月,王师范投降。同年,加检校司徒、武宁军节度使。公元904年,加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公元905年,朱全忠派遣武宁节度使杨师厚攻打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杨师厚攻取襄、唐、邓、复、郢、随、均,房(治今湖北襄阳、河南唐河、河南邓州、湖北仙桃、湖北钟祥、湖北随州、湖北丹江口、湖北房县)等八州。同年,在汉水击退赵匡凝。同年,杨师厚奉命攻江陵,荆南牙将王建武投降。杨师厚取荆州后,授襄州节度使。公元907年,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公元908年,加检校太傅。公元909年,封弘农郡王,招兼潞州行营都招讨使。同年,忠武节度使刘知俊叛,杨师厚率军讨伐,俘虏刘知俊的弟弟刘知浣,刘知俊举族西奔凤翔,投靠李茂贞。杨师厚因功被封为检校太尉。公元910年,授陕州节度使、西路行营招讨使。公元911年,晋军在柏乡之战后,包围邢州,掠夺魏博。杨师厚受诏领兵屯守卫州。晋军攻打魏州,不胜而退,杨师厚追袭晋军,渡过漳河,解除邢州之围,改任滑州节度使。公元912年二月,杨师厚等率军攻克枣强(今枣强县东)。后杨师厚率军屯魏州(今河北大名)。朱友珪篡夺帝位后,任命杨师厚为魏博节度使(即天雄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公元913年,朱友贞在东京称帝,封杨师厚为邺王,加封检校太师、中书令。公元915年,去世,被追赠为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