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2月5日—2003年1月12日),理论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溧水人。妻子夏培肃,儿子杨跃民。1938年-1942年,杨立铭就读于中央大学机械系。1942年-1943年,杨立铭在昆明中央机械厂工作。1943年,杨立铭在中央大学机械系当助教。1945年,杨立铭被公派到英国学习,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大工厂实习。1946年-1948年,杨立铭就读于爱丁堡大学,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1948年,杨立铭在爱丁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51年,杨立铭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杨立铭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杨立铭加入九三学社。1964年,杨立铭提出处理变形核中核子对相互作用的新方法。1985年,杨立铭到耶鲁大学做访问教授。同年,杨立铭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杨立铭任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6年,杨立铭在西德慕尼黑工业大学任客座教授。1987年,杨立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1年,杨立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7年,杨立铭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中心顾问。

杨立铭, (1919年2月5日—2003年1月12日),理论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溧水人。妻子夏培肃,儿子杨跃民。1938年-1942年,杨立铭就读于中央大学机械系。1942年-1943年,杨立铭在昆明中央机械厂工作。1943年,杨立铭在中央大学机械系当助教。1945年,杨立铭被公派到英国学习,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大工厂实习。1946年-1948年,杨立铭就读于爱丁堡大学,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1948年,杨立铭在爱丁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51年,杨立铭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杨立铭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杨立铭加入九三学社。1964年,杨立铭提出处理变形核中核子对相互作用的新方法。1985年,杨立铭到耶鲁大学做访问教授。同年,杨立铭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杨立铭任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6年,杨立铭在西德慕尼黑工业大学任客座教授。1987年,杨立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1年,杨立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7年,杨立铭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中心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