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岩石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和造山带的岩石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浙江余杭人,出生于杭州。1977年,杨经绥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77年-1986年,杨经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86年-1992年,杨经绥就读于加拿大达霍西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杨经绥在加拿大达霍西(DALHOUSIE)大学海洋地质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杨经绥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95年,杨经绥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杨经绥和同事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发现了榴辉岩,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都兰发现榴辉岩和含柯石英片麻岩,建立了中国西部一条长350千米的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1997年,杨经绥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火成岩室主任、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年-2000年,杨经绥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杨经绥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杨经绥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5年,杨经绥获国土资源部 “十五”科学技术先进个人。2007年,杨经绥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杨经绥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2010年,杨经绥获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杨经绥被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17年,杨经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杨经绥在罗布莎铬铁矿中发现了原位金刚石。2019年,杨经绥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经绥, (1950年6月—),岩石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和造山带的岩石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浙江余杭人,出生于杭州。1977年,杨经绥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77年-1986年,杨经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86年-1992年,杨经绥就读于加拿大达霍西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杨经绥在加拿大达霍西(DALHOUSIE)大学海洋地质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杨经绥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95年,杨经绥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杨经绥和同事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发现了榴辉岩,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都兰发现榴辉岩和含柯石英片麻岩,建立了中国西部一条长350千米的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1997年,杨经绥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火成岩室主任、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年-2000年,杨经绥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杨经绥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杨经绥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5年,杨经绥获国土资源部 “十五”科学技术先进个人。2007年,杨经绥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杨经绥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2010年,杨经绥获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杨经绥被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17年,杨经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杨经绥在罗布莎铬铁矿中发现了原位金刚石。2019年,杨经绥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