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25日—2010年11月18日),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从事植物有性生殖研究。湖南长沙青山铺人,生于湖北武汉。父亲杨端六,母亲袁昌英,姐姐杨静远,妻子周嫦。1950年-1954年,杨弘远就读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54年,杨弘远在武汉大学任教。1960年,杨弘远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习深造。1961年,杨弘远任武汉大学讲师。1978年,杨弘远任武汉大学副教授。1980年,杨弘远、周嫦联合向国际同行宣告:首次由水稻未受精子房中培养出单倍体植株。1982年,杨弘远晋升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杨弘远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杨弘远任博士生导师。1989年,杨弘远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杨弘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年,杨弘远以植物离体雌核发育与胚囊分离的实验胚胎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3年,杨弘远获中国图书奖。2004年,杨弘远以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杨弘远获浙江省树人出版奖特等奖。著有《植物有性生殖实验研究四十年》《水稻生殖生物学》《植物有性生殖寻幽探秘》等,译著《双受精——有花植物的胚和胚乳发育》《高等植物的离体单倍体》等。

杨弘远, (1933年3月25日—2010年11月18日),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从事植物有性生殖研究。湖南长沙青山铺人,生于湖北武汉。父亲杨端六,母亲袁昌英,姐姐杨静远,妻子周嫦。1950年-1954年,杨弘远就读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54年,杨弘远在武汉大学任教。1960年,杨弘远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习深造。1961年,杨弘远任武汉大学讲师。1978年,杨弘远任武汉大学副教授。1980年,杨弘远、周嫦联合向国际同行宣告:首次由水稻未受精子房中培养出单倍体植株。1982年,杨弘远晋升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杨弘远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杨弘远任博士生导师。1989年,杨弘远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杨弘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年,杨弘远以植物离体雌核发育与胚囊分离的实验胚胎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3年,杨弘远获中国图书奖。2004年,杨弘远以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杨弘远获浙江省树人出版奖特等奖。著有《植物有性生殖实验研究四十年》《水稻生殖生物学》《植物有性生殖寻幽探秘》等,译著《双受精——有花植物的胚和胚乳发育》《高等植物的离体单倍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