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30日—2023年1月5日),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名杨福余,浙江镇海骆驼镇河角村人,生于上海。祖父杨志甫,弟弟杨福家。1946年,杨福愉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6年-1950年,杨福愉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50年-1955年,杨福愉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1956年-1960年,杨福愉就读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60年,杨福愉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杨福愉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年,杨福愉任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杨福愉任博士生导师。1989年,杨福愉主持的Mg(II)影响线粒体H(I)-ATP酶重建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1年,杨福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杨福愉主持的克山病心肌坏死的细胞分子机理,获国家卫生部委科技进步奖。1998年,杨福愉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杨福愉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2009年,杨福愉获科学出版社知名作者奖。2013年,杨福愉获贝时璋杰出贡献奖。著有《生物膜》等。

杨福愉, (1927年10月30日—2023年1月5日),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名杨福余,浙江镇海骆驼镇河角村人,生于上海。祖父杨志甫,弟弟杨福家。1946年,杨福愉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6年-1950年,杨福愉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50年-1955年,杨福愉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1956年-1960年,杨福愉就读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60年,杨福愉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杨福愉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年,杨福愉任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杨福愉任博士生导师。1989年,杨福愉主持的Mg(II)影响线粒体H(I)-ATP酶重建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1年,杨福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杨福愉主持的克山病心肌坏死的细胞分子机理,获国家卫生部委科技进步奖。1998年,杨福愉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杨福愉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2009年,杨福愉获科学出版社知名作者奖。2013年,杨福愉获贝时璋杰出贡献奖。著有《生物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