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4月17日—1987年12月28日),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武进人。父亲杨元珪,哥哥杨復中,弟弟杨翊中,大姐杨爱华,二姐杨敬华,妻子陈奕爱,儿子杨秉恩,女儿杨秉薇。1925年,杨澄中毕业于淮阴省立师范附小。1929年,杨澄中毕业于苏州树德初中。1929年-1932年,杨澄中就读于苏州中学。1933年-1937年,杨澄中就读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37年-1945年,杨澄中在中央大学任助教、讲师。1945年-1950年,杨澄中先后就读于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利物浦大学物理系,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1951年,杨澄中任利物浦大学物理系讲师。1951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物理研究所,1958年又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物理组副组长。1953年-1957年,杨澄中任任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杨澄中和核物理学家赵忠尧一起,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大气型700千伏质子静电加速器。1957年,杨澄中在北京负责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台400kV高压倍加器。同年,杨澄中创建了我国原子核物理后方研究基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室。1957年-1962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室主任。1962年-1968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8年-1984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972年,杨澄中等人提出在兰州建造一台大型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SSC)的建议,并主持和参加相关概念性设计和立项论证。1973年-1978年,杨澄中任近代物理研究所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1984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1979年,杨澄中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杨澄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杨澄中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2020年,杨澄中获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

杨澄中, (1913年4月17日—1987年12月28日),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武进人。父亲杨元珪,哥哥杨復中,弟弟杨翊中,大姐杨爱华,二姐杨敬华,妻子陈奕爱,儿子杨秉恩,女儿杨秉薇。1925年,杨澄中毕业于淮阴省立师范附小。1929年,杨澄中毕业于苏州树德初中。1929年-1932年,杨澄中就读于苏州中学。1933年-1937年,杨澄中就读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37年-1945年,杨澄中在中央大学任助教、讲师。1945年-1950年,杨澄中先后就读于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利物浦大学物理系,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1951年,杨澄中任利物浦大学物理系讲师。1951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物理研究所,1958年又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物理组副组长。1953年-1957年,杨澄中任任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杨澄中和核物理学家赵忠尧一起,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大气型700千伏质子静电加速器。1957年,杨澄中在北京负责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台400kV高压倍加器。同年,杨澄中创建了我国原子核物理后方研究基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室。1957年-1962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室主任。1962年-1968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8年-1984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972年,杨澄中等人提出在兰州建造一台大型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SSC)的建议,并主持和参加相关概念性设计和立项论证。1973年-1978年,杨澄中任近代物理研究所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1984年,杨澄中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1979年,杨澄中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杨澄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杨澄中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2020年,杨澄中获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