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鸣皋, (1920年6月12日—2014年12月27日),材料学家,金属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慈溪人,出生于河北定兴。父亲颜余庆。1928年,颜鸣皋就读于汉口心儒私立小学。1935年,颜鸣皋毕业于武昌博文中学。1935年-1936年,颜鸣皋就读于北平汇文中学。1936年,颜鸣皋就读于通县潞河中学。1937年,颜鸣皋参加“学生抗日宣传队”。1938年-1942年,颜鸣皋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42年-1945年,颜鸣皋在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1945年-1946年,颜鸣皋在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发动机公司工具样板厂,担任实习工程师。1946年-1947年,颜鸣皋就读于耶鲁大学金属物理学,获物理冶金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颜鸣皋写出第一篇论文《金属加工织构的研究》,文中第一次同时对三种常见晶系的滑移系与加工织构作了推算。1949年,颜鸣皋被破格吸收为美国荣誉科学会(SigmaXi)会员。同年,颜鸣皋获耶鲁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49年-1950年,颜鸣皋在纽约大学任副研究员。1950年,颜鸣皋当选美国phi lambda upsilon化工学会荣誉会员。1951年,颜鸣皋在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冶金系教授,兼金属材料教研组组长。1954年,颜鸣皋参加筹建中国金属学会工作,任副秘书长。同年,颜鸣皋任华北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弹药系)系主任。1955年,颜鸣皋兼任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颜鸣皋在航空材料研究所,参与筹建中国第一个钛合金研究室。1958年,颜鸣皋在赴俄考察后,自制了两台25公斤的真空自耗电弧炉。1962年,颜鸣皋任航空材料研究所金属物理和理化检验研究室主任。1964年,颜鸣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所技术副所长、总工程师。同年,颜鸣皋被授予技术兵种最高上校军衔。1985年,颜鸣皋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二届学科评议组冶金金属材料及热加工分组成员。1987年,颜鸣皋获全国机械装备失效分析及预防工作”特殊贡献奖”。1989年,颜鸣皋获全国失效分析委员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和荣誉奖章。1991年,颜鸣皋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颜鸣皋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最高奖励-航空金奖。1999年,颜鸣皋被国际材料力学行为会议推选为名誉主席。同年,颜鸣皋在世界疲劳大会上,被授予“终身荣誉会员”(Honarnary Fellow)。2001年,颜鸣皋获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3年,颜鸣皋将在慈城占地400多平方米的祖居,上交给慈城人民政府管理使用。2006年,颜鸣皋获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2007年,颜鸣皋的祖居,被命名为“慈城院士陈列馆”。2009年,颜鸣皋被国务院侨务办、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侨界十杰”荣誉称号。著有《镍基合金的强化》《材料科学前沿研究》《金属的疲劳与断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