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隆飞, (1921年11月23日—2001年1月16日),满族,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又名阎龙飞,北京人,出生在北京东城区宝钞胡同。父亲阎文灏,哥哥阎陆飞,妻子陆秀芳,女儿阎林。1931年,阎隆飞就读于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1940年-1941年,阎隆飞就读于燕京大学。1941年-1945年,阎隆飞就读于西北大学生物系。1946年-1949年,阎隆飞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47年,阎隆飞发现菠菜叶绿体中存有碳酸酐酶。1950年,阎隆飞在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农业生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60年,阎隆飞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阎隆飞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高等植物中存在类似骨骼肌的收缩蛋白。1980年,阎隆飞带领课题组继续进行植物细胞骨架和细胞运动的研究。1980年-1981年,阎隆飞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客座教授。1982年,阎隆飞在植物线粒体中证明肌动蛋白的存在。同年,阎隆飞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6年,阎隆飞任清华大学生物研究与技术系兼职教授。1986年-1990年,阎隆飞在蚕豆叶细胞质膜中发现红膜肽,表明植物细胞膜上亦存在膜骨架系统。1987年,阎隆飞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90年-1997年,阎隆飞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农业部开放实验室主任。1991年,阎隆飞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阎隆飞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2000年,阎隆飞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著有《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分子结构》《基础生物化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