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7月—),电工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宁波大学校长。浙江东阳人,出生于北京市。父亲严济慈,母亲张宗英,哥哥严武光,妻子吕锡恩。1952年,严陆光毕业于河北北京高级中学(河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1952年-1953年,严陆光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班)学习。1953年-1954年,严陆光在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1954年-1959年,严陆光就读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1957年,严陆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严陆光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1960年-1969年,严陆光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任课电感储能课题组组长。1962年,严陆光晋升助理研究员。1965年,中科院决定建造一个6000万焦耳的大能量电感储能装置作为激光电源,严陆光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1972年-1975年,严陆光任聚变电工课题组组长。1975年-1983年,严陆光任工程超导磁体课题组组长。1978年,严陆光晋升副研究员。同年,严陆光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奖。1979年-1990年,严陆光任应用超导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0年,严陆光带领课题组开始磁流体发电用超导磁体的研制。1986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1988年-1989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代所长。1989年-1999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1990年-1991年,严陆光兼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局长。1991年,严陆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严陆光当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严陆光成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2002年,严陆光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评议组副组长。1993年-2003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主任。1997年,严陆光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99年-2004年,严陆光任宁波大学校长。2000年,严陆光以“超导螺旋式电磁流体推进试验船(HEMS—1)”,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严陆光以“阿尔法磁谱仪(AMS)永久磁体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严陆光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年,严陆光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7年,严陆光被授予2017首届“东阳骄傲”荣誉称号。

严陆光, (1935年7月—),电工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宁波大学校长。浙江东阳人,出生于北京市。父亲严济慈,母亲张宗英,哥哥严武光,妻子吕锡恩。1952年,严陆光毕业于河北北京高级中学(河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1952年-1953年,严陆光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班)学习。1953年-1954年,严陆光在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1954年-1959年,严陆光就读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1957年,严陆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严陆光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1960年-1969年,严陆光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任课电感储能课题组组长。1962年,严陆光晋升助理研究员。1965年,中科院决定建造一个6000万焦耳的大能量电感储能装置作为激光电源,严陆光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1972年-1975年,严陆光任聚变电工课题组组长。1975年-1983年,严陆光任工程超导磁体课题组组长。1978年,严陆光晋升副研究员。同年,严陆光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奖。1979年-1990年,严陆光任应用超导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0年,严陆光带领课题组开始磁流体发电用超导磁体的研制。1986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1988年-1989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代所长。1989年-1999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1990年-1991年,严陆光兼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局长。1991年,严陆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严陆光当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严陆光成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2002年,严陆光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评议组副组长。1993年-2003年,严陆光任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主任。1997年,严陆光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99年-2004年,严陆光任宁波大学校长。2000年,严陆光以“超导螺旋式电磁流体推进试验船(HEMS—1)”,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严陆光以“阿尔法磁谱仪(AMS)永久磁体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严陆光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年,严陆光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7年,严陆光被授予2017首届“东阳骄傲”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