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2日—2012年7月21日),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科研教学工作,提出用构制保角变换坐标网的方法,将数学上无法用许克变换的任意地形曲线变换为水平线,解决了国内外任意地形磁场、重力场的曲线延拓和电阻率法二维地形改正问题,使地球物理场的计算更加准确和科学,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是国内外最早将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者之一。浙江台州椒江人。父亲徐吉甫,妻子王愫亚,儿子徐希恒。1941年-1947年,徐世浙就读于海门中心小学(原称七区中心小学)。1947年,徐世浙就读于台州中学。1949年,徐世浙就读于台州中学海门分部(台州一中前身)。1950年-1952年,徐世浙就读于省立台州中学高中部。1952年-1956年,徐世浙就读于长春地质学院。1956年-1973年,徐世浙在长春地质学院任助教。1974年-1983年,徐世浙在中国科技大学任助教、讲师(1978年)、副教授(1978年)。1978年,徐世浙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84年-1998年,徐世浙在青岛海洋大学任教。1985年,徐世浙晋升教授。同年,徐世浙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徐世浙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徐世浙在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物理系任教授。2001年,徐世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地球物理中的边界单元法》《古地磁学概论》等。

徐世浙, (1936年10月2日—2012年7月21日),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科研教学工作,提出用构制保角变换坐标网的方法,将数学上无法用许克变换的任意地形曲线变换为水平线,解决了国内外任意地形磁场、重力场的曲线延拓和电阻率法二维地形改正问题,使地球物理场的计算更加准确和科学,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是国内外最早将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者之一。浙江台州椒江人。父亲徐吉甫,妻子王愫亚,儿子徐希恒。1941年-1947年,徐世浙就读于海门中心小学(原称七区中心小学)。1947年,徐世浙就读于台州中学。1949年,徐世浙就读于台州中学海门分部(台州一中前身)。1950年-1952年,徐世浙就读于省立台州中学高中部。1952年-1956年,徐世浙就读于长春地质学院。1956年-1973年,徐世浙在长春地质学院任助教。1974年-1983年,徐世浙在中国科技大学任助教、讲师(1978年)、副教授(1978年)。1978年,徐世浙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84年-1998年,徐世浙在青岛海洋大学任教。1985年,徐世浙晋升教授。同年,徐世浙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徐世浙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徐世浙在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物理系任教授。2001年,徐世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地球物理中的边界单元法》《古地磁学概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