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勤, (1907年3月15日—2002年12月19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巢县炯炀河镇军徐村人。1924年-1930年,徐克勤就读于东南大学附中。1930年-1934年,徐克勤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1934年,徐克勤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35年,徐克勤和黄汲清发现印支期花岗岩。1939年-1941年,徐克勤获中美“文化基金”资助,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硕士学位。1941年,徐克勤被选为Sigma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1944年,徐克勤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45年,徐克勤任地质调查所技正。1946年,徐克勤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1947年,徐克勤兼任中央大学地质系主任。同年,徐克勤在湖南资兴瑶岗仙发现了矽卡岩。1949年-1984年,徐克勤任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1956年,徐克勤在瑶岗仙,总结了地质勘探成果,写成《湘南钨锰铁矿矿区中矽卡岩型钙钨矿床的发现并论两类矿床在成因上的关系》。同年,徐克勤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徐克勤在江西南部首次发现两处加里东期花岗岩(距今四亿年左右),上犹岩体和南康岩体。1958年,徐克勤和郭令智在皖南发现雪峰期花岗岩。1978年,徐克勤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徐克勤总结出产于海西-印支期断裂拗陷带中的矿床是由沉积(或火山沉积)、后期热液迭加改造而成的。1980年,徐克勤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徐克勤任南京大学地质系名誉系主任。1985年,徐克勤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徐克勤获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1995年,徐克勤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华南花岗岩及其与成矿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