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27日—2016年4月14日),冶金物理化学家、有色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奉新人。1943年,徐采栋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43年,徐采栋在玉门油矿矿冶研究所工作。1946年-1949年,徐采栋就读于法国格罗布电化电冶高等工业学院,获博士学位。1950年-1952年,徐采栋在贵州大学任教授,期间,徐采栋设计并主持研制了小高炉炼铁。1953年,徐采栋主持研制成高炉炼汞。1953-1958年,徐采栋在贵州省工业厅先后任技术室副主任、主任、矿业处处长、工程师,省工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总工程师。1954年,徐采栋主持研究利用贵州锑矿资源,提取出锑氧粉和精锑。1956年,徐采栋主持采用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的试验,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同年,徐采栋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徐采栋主持竖炉制钙镁磷肥试验成功。1958年-1979年,徐采栋任贵州工学院(原贵州工业大学前身)教授、副院长兼冶金系主任。1978年,徐采栋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先进个人奖。1979年,徐采栋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徐采栋任贵州科学院院长兼冶金化工研究室主任。1980年,徐采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3年,徐采栋当选为贵州省副省长。1990年,徐采栋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1996年,徐采栋获星火特殊荣誉奖。1997年,徐采栋任九三学社院士委员会主任。1997年-2002年,徐采栋任贵州大学校长。著有《汞冶金的理论基础》《炼汞学》《锌冶金物理化学》等。

徐采栋, (1919年3月27日—2016年4月14日),冶金物理化学家、有色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奉新人。1943年,徐采栋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43年,徐采栋在玉门油矿矿冶研究所工作。1946年-1949年,徐采栋就读于法国格罗布电化电冶高等工业学院,获博士学位。1950年-1952年,徐采栋在贵州大学任教授,期间,徐采栋设计并主持研制了小高炉炼铁。1953年,徐采栋主持研制成高炉炼汞。1953-1958年,徐采栋在贵州省工业厅先后任技术室副主任、主任、矿业处处长、工程师,省工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总工程师。1954年,徐采栋主持研究利用贵州锑矿资源,提取出锑氧粉和精锑。1956年,徐采栋主持采用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的试验,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同年,徐采栋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徐采栋主持竖炉制钙镁磷肥试验成功。1958年-1979年,徐采栋任贵州工学院(原贵州工业大学前身)教授、副院长兼冶金系主任。1978年,徐采栋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先进个人奖。1979年,徐采栋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徐采栋任贵州科学院院长兼冶金化工研究室主任。1980年,徐采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3年,徐采栋当选为贵州省副省长。1990年,徐采栋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1996年,徐采栋获星火特殊荣誉奖。1997年,徐采栋任九三学社院士委员会主任。1997年-2002年,徐采栋任贵州大学校长。著有《汞冶金的理论基础》《炼汞学》《锌冶金物理化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