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19日—2021年3月27日),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苏州人,生于北京西四兵马司胡同。父亲谢镜第,母亲徐墨蕾,二哥谢毓晋,三哥谢毓寿,妻子叶德华,儿子谢家叶,女儿叶家苏。1928年,谢毓元随家人迁回苏州菉葭巷生活。1940年,谢毓元毕业于苏州中学。1940年-1941年,谢毓元就读于东吴大学。1941年,日寇占领了上海租界,东吴大学被迫停办,谢毓元辍学。1945年,谢毓元参加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1946年-1949年,谢毓元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9年-1951年,谢毓元在清华大学任教。1951年,谢毓元在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所药物研究室(该室于1953年扩充建立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同年,谢毓元采用简便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常山叶中抗疟疾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工作,最终发现常山叶中所含有效成分约占0.20%,是常山根所含有效成分的十倍,并建立起一套简单可行的常山叶中碱性物总含量的测定方法。1952年,谢毓元以曼陀罗及类似物为原料,选择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适当方法,制成医疗上必需的药品阿托品和后马托品。1953年,谢毓元参加了由嵇汝运先生负责的抗血吸虫病药物的设计及合成工作,和丁光生、梁猷毅等合作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1956年,谢毓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1961年,谢毓元就读于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1966年,谢毓元从事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发。1980年,谢毓元首创的放射性核素钚-239、钍-234、锆-95促排药物“喹胺酸”,获国防技术重大成果三等奖。1983年,谢毓元首创放射性核素锶-90促排药物“酰膦钙钠”,被卫生部授予甲级成果奖(一等奖)。1984年-1988年,谢毓元任上海药物所所长。1991年,谢毓元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谢毓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谢毓元获200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2009年,谢毓元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谢毓元, (1924年4月19日—2021年3月27日),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苏州人,生于北京西四兵马司胡同。父亲谢镜第,母亲徐墨蕾,二哥谢毓晋,三哥谢毓寿,妻子叶德华,儿子谢家叶,女儿叶家苏。1928年,谢毓元随家人迁回苏州菉葭巷生活。1940年,谢毓元毕业于苏州中学。1940年-1941年,谢毓元就读于东吴大学。1941年,日寇占领了上海租界,东吴大学被迫停办,谢毓元辍学。1945年,谢毓元参加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1946年-1949年,谢毓元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9年-1951年,谢毓元在清华大学任教。1951年,谢毓元在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所药物研究室(该室于1953年扩充建立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同年,谢毓元采用简便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常山叶中抗疟疾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工作,最终发现常山叶中所含有效成分约占0.20%,是常山根所含有效成分的十倍,并建立起一套简单可行的常山叶中碱性物总含量的测定方法。1952年,谢毓元以曼陀罗及类似物为原料,选择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适当方法,制成医疗上必需的药品阿托品和后马托品。1953年,谢毓元参加了由嵇汝运先生负责的抗血吸虫病药物的设计及合成工作,和丁光生、梁猷毅等合作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1956年,谢毓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1961年,谢毓元就读于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1966年,谢毓元从事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发。1980年,谢毓元首创的放射性核素钚-239、钍-234、锆-95促排药物“喹胺酸”,获国防技术重大成果三等奖。1983年,谢毓元首创放射性核素锶-90促排药物“酰膦钙钠”,被卫生部授予甲级成果奖(一等奖)。1984年-1988年,谢毓元任上海药物所所长。1991年,谢毓元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谢毓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谢毓元获200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2009年,谢毓元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