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学锦, (1923年5月21日—2017年2月24日),勘察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人,出生于北平。父亲谢家荣,母亲吴镜侬,妹妹谢恒(谢学镆),妻子李美生。1928年-1933年,谢学锦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1934年-1937年,谢学锦就读于辅仁大学附属中学(今北京市第13中学)。1937年-1941年,谢学锦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中学、云南昭通中学。1941年-1945年,谢学锦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化学系。1945年-1946年,谢学锦在重庆小龙坎动力油料厂,任技术员。1946年-1947年,谢学锦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系。1947年-1949年,谢学锦在南京永利硫酸铔厂化工研究部,任技术员。1949年-1952年,谢学锦在南京矿产测勘处化验室,任技术员。1951年,谢学锦与同事徐邦梁一道去安徽安庆月山开展中国的第一次地球化学探矿实验,发现了铜矿的指示植物——海州香薷。1952年-1956年,谢学锦在地质部化探室任工程师。1954年-1956年,谢学锦任地质部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主任。1957年,谢学锦被错划为右派。同年,谢学锦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原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所长、名誉所长。1959年,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成立了由谢学锦和邵跃负责的原生晕方法研究组,并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原生晕研究计划。1978年,谢学锦提出了“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980年,谢学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谢学锦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984年,谢学锦任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1988年,谢学锦任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谢学锦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1987年,谢学锦与国外勘查地球化学家一起倡议全球地球化学填图。1989年-1994年,谢学锦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委员。2002年,谢学锦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7年,谢学锦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质奖章。著有《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区域化探》《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战略与战术》《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和方法学的发展》《中国地球化学图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