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荣, (1898年9月7日—1966年8月13日),地质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最早提出陆相生油的学者之一。字季骅,江苏省上海县人(今上海市)。妻子吴镜侬,儿子谢学锦、谢学铨、谢学钫、谢学铮,女儿谢学锳。1913年-1916年,谢家荣就读于工商部地质研究所。1916年,谢家荣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17年-1918年,谢家荣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地质系。1918年-1920年,谢家荣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硕士学位。1922年,谢家荣参与创建中国地质学会。1927年,谢家荣参与两广地质调查所的筹建。1928年,谢家荣在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1930年,谢家荣以研究员身份到德国进行中国煤的显微镜研究(煤岩学)和中国某些铜矿的显微镜研究(矿相学)。1930年,谢家荣任地质调查所沁园燃料研究室主任。1930年-1931年,谢家荣兼任清华大学教授。1932年-1934年,谢家荣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1935年,谢家荣任实业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兼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37年,谢家荣任湖南江华矿务局总经理。1939年,谢家荣任江华矿务局经理。1940年,谢家荣任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总工程师。同年,谢家荣任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西南矿产测勘处处长。1946年,谢家荣发现淮南八公山大煤田。1948年,谢家荣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谢家荣创办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谢家荣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计划处处长。1952年,谢家荣任地质矿产司总工程师。1954年,谢家荣调任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总工程师。1955年,谢家荣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谢家荣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谢家荣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同年,谢家荣被错打成大右派。1964年,谢家荣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矿产综合研究室主任。1982年,谢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著有《煤》《地质学》《中国矿床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