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2月15日-2000年11月15日),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名萧伦,字纪常,四川郫县人。父亲萧举皋,妻子萧蓉春,儿子肖东、肖光。1923年-1926年,肖伦就读于成都大成中学。1926年,肖伦就读于成都大学理科预科。1933年-1939年,肖伦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途因病休学两年)。1939年-1940年,肖伦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攻读研究生。1940年,肖伦在四川集资办酒精厂。1947年-1948年,肖伦就读于伊利诺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肖伦获美国化学会荣誉会员称号及金钥匙。1951年,肖伦发现钨-185m、钽-183、钽-185三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同年,肖伦获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肖伦入选美国科学研究会会员。1951年-1955年,肖伦在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从事核科学研究,期间,肖伦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以γ射线轰击水银,成功将“汞”原子核的质子打出,使其转变为“金原子”。1955年,肖伦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任第五研究室副主任,进行放射化学和放射同位素的研究。1956年,肖伦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同位素部主任。1956年-1957年,肖伦任北京大学教授。1957年,肖伦率7人小组在苏联参观考察同位素制备技术。同年,肖伦加入九三学社。1958年,在肖伦指导下,我国建成了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并成功试制出33种堆照同位素。1958年-1983年,肖伦在中国科学院与核工业部领导原子能研究工作。1960年-1966年,肖伦任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第十六研究室主任。1964年,肖伦带领研究室成功制造了原子弹的“雷管”。1980年,肖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7年,肖伦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同年,肖伦当选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肖伦, (1911年12月15日-2000年11月15日),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名萧伦,字纪常,四川郫县人。父亲萧举皋,妻子萧蓉春,儿子肖东、肖光。1923年-1926年,肖伦就读于成都大成中学。1926年,肖伦就读于成都大学理科预科。1933年-1939年,肖伦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途因病休学两年)。1939年-1940年,肖伦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攻读研究生。1940年,肖伦在四川集资办酒精厂。1947年-1948年,肖伦就读于伊利诺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肖伦获美国化学会荣誉会员称号及金钥匙。1951年,肖伦发现钨-185m、钽-183、钽-185三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同年,肖伦获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肖伦入选美国科学研究会会员。1951年-1955年,肖伦在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从事核科学研究,期间,肖伦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以γ射线轰击水银,成功将“汞”原子核的质子打出,使其转变为“金原子”。1955年,肖伦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任第五研究室副主任,进行放射化学和放射同位素的研究。1956年,肖伦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同位素部主任。1956年-1957年,肖伦任北京大学教授。1957年,肖伦率7人小组在苏联参观考察同位素制备技术。同年,肖伦加入九三学社。1958年,在肖伦指导下,我国建成了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并成功试制出33种堆照同位素。1958年-1983年,肖伦在中国科学院与核工业部领导原子能研究工作。1960年-1966年,肖伦任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第十六研究室主任。1964年,肖伦带领研究室成功制造了原子弹的“雷管”。1980年,肖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7年,肖伦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同年,肖伦当选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