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3日—),蚕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武隆凤来乡人,出生于涪陵。1948年-1951年,向仲怀就读于涪陵涪光中学。1951年-1954年,向仲怀就读于重庆市涪陵农业学校。1954年-1958年,向仲怀就读于西南农学院蚕桑系,获学士学位。1958年-1991年,向仲怀在西南农学院桑蚕系先后任助教、讲师、教授。1979年,向仲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向仲怀获四川省重大科技奖。1982年-1984年,向仲怀在日本信州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向仲怀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向仲怀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1996年,向仲怀任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院长。1992年,向仲怀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3年,向仲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同年,向仲怀建成全国首个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1994年,向仲怀获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1995年,向仲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向仲怀获农业部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996年,向仲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2003年,向仲怀任西南农业大学校长。1997年,向仲怀获中华农业科教奖、孺子牛金球奖。1997年-2000年,向仲怀就读于日本信州大学农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向仲怀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1年,向仲怀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向仲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3年,向仲怀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2004年,向仲怀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2005年,向仲怀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特别奖、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奖。2006年,向仲怀获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2007年,向仲怀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直辖10周年建设功臣。2010年,向仲怀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年,向仲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向仲怀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庆市杰出英才奖。著有《蚕丝生物学》《家蚕遗传育种学》《中国蚕种学》《中国蚕丝大全》《蚕的基因组》《蚕丝生物学》等。

向仲怀, (1937年7月3日—),蚕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武隆凤来乡人,出生于涪陵。1948年-1951年,向仲怀就读于涪陵涪光中学。1951年-1954年,向仲怀就读于重庆市涪陵农业学校。1954年-1958年,向仲怀就读于西南农学院蚕桑系,获学士学位。1958年-1991年,向仲怀在西南农学院桑蚕系先后任助教、讲师、教授。1979年,向仲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向仲怀获四川省重大科技奖。1982年-1984年,向仲怀在日本信州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向仲怀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向仲怀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1996年,向仲怀任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院长。1992年,向仲怀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3年,向仲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同年,向仲怀建成全国首个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1994年,向仲怀获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1995年,向仲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向仲怀获农业部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996年,向仲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2003年,向仲怀任西南农业大学校长。1997年,向仲怀获中华农业科教奖、孺子牛金球奖。1997年-2000年,向仲怀就读于日本信州大学农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向仲怀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1年,向仲怀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向仲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3年,向仲怀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2004年,向仲怀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2005年,向仲怀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特别奖、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奖。2006年,向仲怀获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2007年,向仲怀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直辖10周年建设功臣。2010年,向仲怀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年,向仲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向仲怀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庆市杰出英才奖。著有《蚕丝生物学》《家蚕遗传育种学》《中国蚕种学》《中国蚕丝大全》《蚕的基因组》《蚕丝生物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