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肃, (1923年7月28日—2014年8月27日),女,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参加筹建了中国的计算机研究机构,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重庆江津人。祖父夏风薰,父亲夏鸿儒,母亲黄孝永,妹妹夏培静,丈夫杨立铭。1937年-1939年,夏培肃就读于私立南渝中学。1939年,夏培肃就读于江津国立第九中学。1940年-1945年,夏培肃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5年-1947年,夏培肃在交通大学重庆分校电信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47年-1950年,夏培肃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950年,夏培肃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做电机博士后研究。1951年-1953年,夏培肃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2年,夏培肃被华罗庚选中,开始参与设计中国自己的计算机。1953年-1956年,夏培肃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56年,夏培肃创办了一个计算机原理讲习班,讲授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同年,夏培肃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8年,夏培肃负责设计研制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0年,夏培肃主持设计研制的“107计算机”调试成功。1982年,夏培肃提出了研制GF(功能分布式)计算机的设想。1983年,夏培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培肃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5年,夏培肃获英国赫里奥-瓦特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夏培肃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3年,夏培肃获计算所研究生导师杰出贡献奖。2011年,夏培肃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颁发的首届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