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13日—2013年6月20日),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歙县人,寄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西九江。祖父吴筠孙,父亲吴启贤,哥哥吴征鉴、吴征铠,弟弟吴白陶、吴征莹,妻子段金玉,儿子吴京,女儿吴玉。1931年-1933年,吴征镒就读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33年-1937年,吴征镒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37年,吴征镒在清华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40年-1942年,吴征镒在西南联合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张景钺从事杜鹃花属维管束结构研究。1946年,吴征镒在西南联合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吴征镒任清华大学讲师。1949年,吴征镒参加北京市军管会工作,任高教处副处长。同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1950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吴征镒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8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同年,吴征镒向国家建议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并提出在云南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具体方案。1975年-1976年,吴征镒带队两赴西藏考察。1979年,吴征镒兼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同年,吴征镒当选全国劳动模范。1981年,吴征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主席团成员。1983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同年,吴征镒当选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1995年,吴征镒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6年,吴征镒获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团体奖。1999年,吴征镒提出了建立国家“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设想。同年,吴征镒荣获日本花卉绿地博览会纪念协会“考斯莫斯国际奖”。2001年,吴征镒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3年,吴征镒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成就奖。2007年,吴征镒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主编。2008年,吴征镒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第77508号公报,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2013年,吴征镒获“最美云南人·2013年度云南十大新闻人物”称号。著有《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中国植被》等。以吴征镒名字命名的植物有征镒冬青、征镒卫矛、征镒麻。

吴征镒, (1916年6月13日—2013年6月20日),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歙县人,寄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西九江。祖父吴筠孙,父亲吴启贤,哥哥吴征鉴、吴征铠,弟弟吴白陶、吴征莹,妻子段金玉,儿子吴京,女儿吴玉。1931年-1933年,吴征镒就读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33年-1937年,吴征镒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37年,吴征镒在清华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40年-1942年,吴征镒在西南联合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张景钺从事杜鹃花属维管束结构研究。1946年,吴征镒在西南联合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吴征镒任清华大学讲师。1949年,吴征镒参加北京市军管会工作,任高教处副处长。同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1950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吴征镒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8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同年,吴征镒向国家建议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并提出在云南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具体方案。1975年-1976年,吴征镒带队两赴西藏考察。1979年,吴征镒兼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同年,吴征镒当选全国劳动模范。1981年,吴征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主席团成员。1983年,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同年,吴征镒当选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1995年,吴征镒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6年,吴征镒获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团体奖。1999年,吴征镒提出了建立国家“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设想。同年,吴征镒荣获日本花卉绿地博览会纪念协会“考斯莫斯国际奖”。2001年,吴征镒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3年,吴征镒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成就奖。2007年,吴征镒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主编。2008年,吴征镒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第77508号公报,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2013年,吴征镒获“最美云南人·2013年度云南十大新闻人物”称号。著有《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中国植被》等。以吴征镒名字命名的植物有征镒冬青、征镒卫矛、征镒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