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16日—2017年10月16日),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肿瘤学方面研究。小名鑫宝,曾用名吴铭祖,江苏常州人,生于北平。父亲吴贻荪,母亲丁韫如,妻子彭仁玲,女儿吴双。1932年-1937年,吴旻先后就读于常州崇贞小学、南京清源小学、香铺营小学。1937年-1940年,吴旻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武汉私立正衡中学、常德中学、贵阳中学、合江桂溪元教育部第六中山中学。1941年-1943年,吴旻就读于四川永川国立第十六中学。1943年-1950年,吴旻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9年,吴旻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952年,吴旻任武汉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医师。1952年-1954年,吴旻任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病理系助教。1954年-1957年,吴旻任中央流行病研究所病理室助理研究员。1956年-1957年,吴旻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1957年-1961年,吴旻就读于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和临床肿瘤研究所病因与发病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1961年,吴旻开创了我国人体细胞遗传学和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创建了第一个医学遗传学研究组。1961年-1969年,吴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医学遗传组助理研究员。1962年,吴旻和助手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应用羊水细胞中的性染色质检测胎儿性别的研究,并查出一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1963年,吴旻和助手应用染色体检查使一位癌症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1963年,吴旻提出中国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数据和模式图。1970年-1973年,吴旻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公社卫生院工作。1974年-1999年,吴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细胞生物室主任。1980年,吴旻当选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吴旻首次提出食管癌遗传病因和通过检出高发区易感人群进行规模预防的策略。1984年,吴旻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年,吴旻首先在我国提出开展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1988年-2002年,吴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8年-2001年,吴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吴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终身研究员。1990年,吴旻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金牛奖”。1991年,吴旻被聘为纽约州科学院院士。1991年-1995年,吴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 1992年,吴旻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递交了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课题建议书。1992年-1998年,吴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1995年,吴旻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6年,吴旻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1998年,吴旻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2000年,吴旻当选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2004年,吴旻获生物科学贡献奖。2013年,中国遗传学会设立“吴旻人类与医学遗传奖”。译著《人类遗传学原理》等。

吴旻, (1925年12月16日—2017年10月16日),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肿瘤学方面研究。小名鑫宝,曾用名吴铭祖,江苏常州人,生于北平。父亲吴贻荪,母亲丁韫如,妻子彭仁玲,女儿吴双。1932年-1937年,吴旻先后就读于常州崇贞小学、南京清源小学、香铺营小学。1937年-1940年,吴旻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武汉私立正衡中学、常德中学、贵阳中学、合江桂溪元教育部第六中山中学。1941年-1943年,吴旻就读于四川永川国立第十六中学。1943年-1950年,吴旻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9年,吴旻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952年,吴旻任武汉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医师。1952年-1954年,吴旻任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病理系助教。1954年-1957年,吴旻任中央流行病研究所病理室助理研究员。1956年-1957年,吴旻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1957年-1961年,吴旻就读于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和临床肿瘤研究所病因与发病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1961年,吴旻开创了我国人体细胞遗传学和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创建了第一个医学遗传学研究组。1961年-1969年,吴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医学遗传组助理研究员。1962年,吴旻和助手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应用羊水细胞中的性染色质检测胎儿性别的研究,并查出一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1963年,吴旻和助手应用染色体检查使一位癌症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1963年,吴旻提出中国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数据和模式图。1970年-1973年,吴旻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公社卫生院工作。1974年-1999年,吴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细胞生物室主任。1980年,吴旻当选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吴旻首次提出食管癌遗传病因和通过检出高发区易感人群进行规模预防的策略。1984年,吴旻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年,吴旻首先在我国提出开展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1988年-2002年,吴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8年-2001年,吴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吴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终身研究员。1990年,吴旻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金牛奖”。1991年,吴旻被聘为纽约州科学院院士。1991年-1995年,吴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 1992年,吴旻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递交了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课题建议书。1992年-1998年,吴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1995年,吴旻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6年,吴旻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1998年,吴旻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2000年,吴旻当选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2004年,吴旻获生物科学贡献奖。2013年,中国遗传学会设立“吴旻人类与医学遗传奖”。译著《人类遗传学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