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8日—1994年11月18日),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天然地震、洪涝、干旱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研究。浙江鄞县石塘人。祖父翁运高,父亲翁传泗,堂兄翁文灏,妻子冯秀娥。1930年-1934年,翁文波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36年-1939年,翁文波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的官费生,就读于伦敦帝国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39年-1940年,翁文波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翁文波在四川石油沟1号井中测量记录了井下的自然电位和地层的电阻率,并据此划分了气层的位置。1940年,翁文波到老君庙油矿,开始了石油勘测。1946年,翁文波任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探勘室主任,兼任第一期赴台湾地质调查队队长。1948年,翁文波通过研究煤炭定碳比率带,明确指出了包括东北、华北在内的低变质区可望找到油气的预见。1950年,翁文波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重磁力勘探队。1951年,翁文波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勘探处副处长。同年,翁文波组织了第一支电法队和第一支地震队。1955年,翁文波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总工程师。1957年,翁文波在南海创建了我国海上第一座钻井平台。1960年,翁文波积极推动,组建了中国海上第一支地震队。1966年,翁文波转行搞地震预测研究。1979年,翁文波撰写了“初级数据分布”。1980年,翁文波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翁文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著有《预测论基础》《从煤炭定碳比看中国石油远景》《中国石油资源》等。

翁文波, (1912年2月18日—1994年11月18日),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天然地震、洪涝、干旱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研究。浙江鄞县石塘人。祖父翁运高,父亲翁传泗,堂兄翁文灏,妻子冯秀娥。1930年-1934年,翁文波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36年-1939年,翁文波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的官费生,就读于伦敦帝国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39年-1940年,翁文波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翁文波在四川石油沟1号井中测量记录了井下的自然电位和地层的电阻率,并据此划分了气层的位置。1940年,翁文波到老君庙油矿,开始了石油勘测。1946年,翁文波任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探勘室主任,兼任第一期赴台湾地质调查队队长。1948年,翁文波通过研究煤炭定碳比率带,明确指出了包括东北、华北在内的低变质区可望找到油气的预见。1950年,翁文波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重磁力勘探队。1951年,翁文波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勘探处副处长。同年,翁文波组织了第一支电法队和第一支地震队。1955年,翁文波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总工程师。1957年,翁文波在南海创建了我国海上第一座钻井平台。1960年,翁文波积极推动,组建了中国海上第一支地震队。1966年,翁文波转行搞地震预测研究。1979年,翁文波撰写了“初级数据分布”。1980年,翁文波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翁文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著有《预测论基础》《从煤炭定碳比看中国石油远景》《中国石油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