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9月16日—2014年6月30日),冶金学及冶金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字镇雄,天津人。岳父杨荣懋,妻子杨英梅。1917年-1919年,魏寿昆就读于育德庵小学。1919年,-1923年,魏寿昆就读于河北省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1929年,魏寿昆就读于北洋大学,获矿冶工程系工学士学位。1929年,魏寿昆获获授斐陶斐(Phi-Tau-Phi)“金钥匙会徽”。同年,魏寿昆在辽宁海城大岭滑石矿任助理工程师。1930年,魏寿昆任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助教。1930年,魏寿昆考取了天津市公费留德。1931年-1932年,魏寿昆就读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材料工艺科学系化学专业。1932年-1935年,魏寿昆就读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35年-1936年,魏寿昆以旁听生资格,自费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进修。1936年,魏寿昆任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1937年-1938年,魏寿昆任西北联合大学矿冶系主任、教授,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教授及工科研究所矿冶研究部主任。1939年-1941年,魏寿昆任西康技艺专科学校矿治科主任、化工科主任及教授。1941年-1942年,魏寿昆任贵州农工学院矿冶系主任、教务主任及教授。1942年-1944年,魏寿昆任重庆矿冶研究所钢铁冶金研究室主任,兼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1943年,魏寿昆进行了“四川白云石去钙提镁之研究”及“人造镁氧烧制镁砖的研究”,提出利用二氧化碳选择性溶解去钙提镁的措施,发明了“静置后处理法”,使氧化镁的纯度达到99.5%,达到了制造高质量镁砖的要求,并阐明了提纯氧化镁的机理。1944年,魏寿昆进行了从钼矿提取金属钼和钼化合物,炼制钼铁及钼合金钢的研究,提出了综合利用钼矿的不同方案,如将国产钼矿先焙烧,再用湿法提取钼酸钠、钼酸铵及钼酸钙,以及在坩埚炉内用钼酸钙炼制钼合金钢。1944年-1945年,魏寿昆任重庆材料试验处冶金组主任,兼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1945年-1946年,魏寿昆任重庆矿冶研究所代理所长,兼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1946年-1947年,魏寿昆兼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1946年-1948年,魏寿昆任北洋大学冶金系主任、采矿系主任及教授。1949年-1951年,魏寿昆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及冶金系教授。1951年-1952年,魏寿昆任天津大学副教务长及冶金系教授。1952年,魏寿昆加入九三学社。1952年-1966年,魏寿昆任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冶金系与理化系教授。1956年,魏寿昆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教授。1972年-1978年,魏寿昆任北京钢铁学院理化系教授。1973年,魏寿昆首次提出“氧化物转化温度”概念。1979年-1983年,魏寿昆任北京钢铁学院图书馆馆长、副院长及理化系教授。1980年,魏寿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魏寿昆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魏寿昆将选择性氧化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扩充。1991年,魏寿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魏寿昆以共生矿中金属分离的基础研究——金属液中元素选择性氧化及有害元素去除的热力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魏寿昆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冶金过程热力学》等。

魏寿昆, (1907年9月16日—2014年6月30日),冶金学及冶金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字镇雄,天津人。岳父杨荣懋,妻子杨英梅。1917年-1919年,魏寿昆就读于育德庵小学。1919年,-1923年,魏寿昆就读于河北省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1929年,魏寿昆就读于北洋大学,获矿冶工程系工学士学位。1929年,魏寿昆获获授斐陶斐(Phi-Tau-Phi)“金钥匙会徽”。同年,魏寿昆在辽宁海城大岭滑石矿任助理工程师。1930年,魏寿昆任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助教。1930年,魏寿昆考取了天津市公费留德。1931年-1932年,魏寿昆就读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材料工艺科学系化学专业。1932年-1935年,魏寿昆就读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35年-1936年,魏寿昆以旁听生资格,自费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进修。1936年,魏寿昆任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1937年-1938年,魏寿昆任西北联合大学矿冶系主任、教授,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教授及工科研究所矿冶研究部主任。1939年-1941年,魏寿昆任西康技艺专科学校矿治科主任、化工科主任及教授。1941年-1942年,魏寿昆任贵州农工学院矿冶系主任、教务主任及教授。1942年-1944年,魏寿昆任重庆矿冶研究所钢铁冶金研究室主任,兼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1943年,魏寿昆进行了“四川白云石去钙提镁之研究”及“人造镁氧烧制镁砖的研究”,提出利用二氧化碳选择性溶解去钙提镁的措施,发明了“静置后处理法”,使氧化镁的纯度达到99.5%,达到了制造高质量镁砖的要求,并阐明了提纯氧化镁的机理。1944年,魏寿昆进行了从钼矿提取金属钼和钼化合物,炼制钼铁及钼合金钢的研究,提出了综合利用钼矿的不同方案,如将国产钼矿先焙烧,再用湿法提取钼酸钠、钼酸铵及钼酸钙,以及在坩埚炉内用钼酸钙炼制钼合金钢。1944年-1945年,魏寿昆任重庆材料试验处冶金组主任,兼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1945年-1946年,魏寿昆任重庆矿冶研究所代理所长,兼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1946年-1947年,魏寿昆兼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1946年-1948年,魏寿昆任北洋大学冶金系主任、采矿系主任及教授。1949年-1951年,魏寿昆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及冶金系教授。1951年-1952年,魏寿昆任天津大学副教务长及冶金系教授。1952年,魏寿昆加入九三学社。1952年-1966年,魏寿昆任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冶金系与理化系教授。1956年,魏寿昆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教授。1972年-1978年,魏寿昆任北京钢铁学院理化系教授。1973年,魏寿昆首次提出“氧化物转化温度”概念。1979年-1983年,魏寿昆任北京钢铁学院图书馆馆长、副院长及理化系教授。1980年,魏寿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魏寿昆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魏寿昆将选择性氧化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扩充。1991年,魏寿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魏寿昆以共生矿中金属分离的基础研究——金属液中元素选择性氧化及有害元素去除的热力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魏寿昆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冶金过程热力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