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熙, (1913年9月27日—2006年8月8日),高分子化学与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灌云人,出生于北京。父亲汪序寿,大哥汪德耀,二哥汪德昭,四弟汪德宣,妻子吴云,儿子汪华,女儿汪援。1929年-1931年,汪德熙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附中。1931年-1935年,汪德熙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5年-1937年,汪德熙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读研深造。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汪德熙被迫辍学。1938年,汪德熙在国立北平中国大学化学系任讲师。同年,汪德熙等人带着用电雷管遥控起爆的地雷,在保定以南的方顺桥铁路进行试爆,成功炸毁一列日军军火列车。同年,汪德熙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1941年-1946年,汪德熙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47年,汪德熙在南开大学化工系任教授。1952年,汪德熙任天津大学化工系主任。1960年,汪德熙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任副所长。1964年,汪德熙承担军用钚的生产工艺路线任务。1978年,汪德熙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0年,汪德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85年,汪德熙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1990年,汪德熙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汪德熙任核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核工业部研究生部名誉主任。1999年,汪德熙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著有《核化学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