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溪, (1911年6月7日—1983年1月30日),物理学家、文字学家。名治淇,号竹溪,湖北公安麻豪口镇潭子湾人。父亲王才俊,母亲黎雨生,妻子涂福玉。1922年-1922年,王竹溪就读于麻豪口小学。1922年,王竹溪就读于荆南中学补习班。1923年-1926年,王竹溪就读于荆南中学。1927年,王竹溪考入武昌第二中山大学理预班。1928年-1929年,王竹溪就读于上海麦伦中学。1929年-1930年,王竹溪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0年-1933年,王竹溪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王竹溪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5年-1938年,王竹溪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1938年,王竹溪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43年,王竹溪发明了汉字新部首检字法。1949年,王竹溪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1952年,王竹溪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同年,王竹溪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王竹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0年-1966年,王竹溪兼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二部六室(金属物理研究室)主任。1962年,王竹溪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79年,王竹溪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王竹溪提出汉字检索机器化方案。1980年,王竹溪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81年,王竹溪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科评议组成员。著有《特殊函数概论》《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热力学简程》《简明十位对数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