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泉, (1891年4月9日—1975年7月24日),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煤田事业的奠基人”。字云卿,又名宗琪,直隶(今河北)交河(今泊头市)陈屯村人。父亲王大楷。1905年,王竹泉就读于交河县高等小学。1913年-1916年,王竹泉就读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16年-1922年,王竹泉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17年,王竹泉在大同煤田,首先发现一个含有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两组含煤地层并存的煤田。1922年,王竹泉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同年,王竹泉根据在山西保德县红层下部所采集的化石,指出在上石炭统上部还发育有二叠纪地层。1925年,王竹泉编出中国第一张山西省地质构造纲要图。1926年,王竹泉发表了《中国地质图(太原—榆林幅)说明书》(1:100万)。1929年-1930年,王竹泉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1931年,王竹泉在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学习。1931年,王竹泉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1932年-1937年,王竹泉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1933年,王竹泉发表了《磁县烟煤显微镜下之结构及其与焦性之关系》一文,首次将煤岩学应用到我国煤田地质领域。1946年-1950年,王竹泉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50年-1952年,王竹泉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室主任。1952年-1958年,王竹泉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处主任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1956年,王竹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王竹泉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1964年,王竹泉任煤炭工业部地质司总工程师。1966年,王竹泉任煤炭工业部基建办公室地质总工程师。1978年,王竹泉主持的《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著有《山西煤矿志》《河北磁县煤层的煤岩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