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 (1924年11月30日-),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江苏泰州兴化人,出生于上海。父亲王文龙,妹妹王妙琪,妻子谢竞雄,儿子王志群、王志勤、王志刚。1942年-1948年,王振义就读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王振义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前身)担任住院医师。1951年,王振义任广慈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震旦大学医学院内科助教。1952年,王振义晋升为主治医师。1953年,王振义参加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1953年,王振义在东北军区后勤卫生部内科巡回医疗组担任内科主治医生。1954年,王振义首创用石蜡代替硅肢开展凝血活酶生成实验。1955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教学秘书。1956年,王振义晋升为讲师。同年,王振义被评为广慈医院先进工作者。1960年,王振义被评为上海第二医学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同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部病理生理学教研组第二副主任。1963年,王振义晋升为副教授。1977年,王振义任瑞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主任。1978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1980年,王振义晋升为教授。1981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第二主任。同年,王振义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乙级奖。1982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同年,王振义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984年-1988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院长。1985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王振义获里昂中法学院通讯会员、里昂“名誉市民”称号、美国心脏研究学会名誉会员称号。1986年,王振义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年,王振义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87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王振义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0年,王振义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颁发的1989年度“银蛇奖”特别荣誉奖。1991年,王振义获法国1990年“突出贡献医生”称号。1992年,王振义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美国魏克斯曼癌肿研究基金会肿瘤研究奖。同年,王振义成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1993年,王振义主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王振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王振义获国家自然科奖学三等奖、凯特林癌症医学奖、上海市首届医学荣誉奖、首届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5年,王振义主持的“PH1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王振义被聘任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1996年,王振义主持的“人类白血病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王振义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7年,王振义获瑞士布鲁巴赫基金会国际肿瘤研究奖、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第10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同年,王振义主持的“人类白血病诱导分化和凋亡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8年,王振义主持的“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意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与应用”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王振义获1998年度法国世界(国际)祺诺台尔杜加科学奖。同年,王振义被聘任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99年,王振义主持的“血栓止血的检测和应用方法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意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抗癌药物研究与实验技术”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年,王振义著作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2000年,王振义主持的“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基础”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系统研究”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1年,王振义主持的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血友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获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血友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及其生长调节”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年,王振义被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02年,王振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3年,王振义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教育功臣”奖章、美国“海姆瓦塞曼演讲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王振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学科技奖一等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王振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王振义主持的“遗传性出血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王振义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2012年,王振义与陈竺一起获得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7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凤凰卫视及凤凰网策划发起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同年,第4325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振义星”。2020年,王振义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24年,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著有《出血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临床医学概要》《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