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 (1930年4月29日—2021年5月14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兰溪人,祖籍江苏镇江。父亲王懋勤,弟弟王克曾。1942年,王元就读于重庆国立二中。1946年-1948年,王元就读于社教附中(后更名为南京市立六中)。1948年,王元就读于英士大学(1950年,英士大学并入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王元毕业于浙江大学。同年,王元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7年,王元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证明了2+3(王元证明的2+3表示的是: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至多两个质数的乘积再加上至多3个质数的乘积)。1958年,王元开始和华罗庚合作,研究了数论方法近似分析中的应用。1973年,王元与华罗庚证明的定理,被称为“华-王方法”。1978年,王元晋升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王元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王元和陈景润、潘承洞同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王元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84年,王元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1991年,王元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90年,王元获陈嘉庚物质科学奖。1994年,王元获何梁何利奖。1999年,王元获华罗庚数学奖。2002年,王元获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2008年,王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著有《哥德巴赫猜想》《华罗庚》等。
王元,字叔调,陕西宁夏卫军籍,陕西乡试第三十八名,会试第一百四名,于公元1577年获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八名,时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