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29日—),量子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原子频标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河北正定人。1955年,王育竹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60年,王育竹获前苏联科学院副博士学位。1960年-1963年,王育竹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所工作。1963年,王育竹到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64年,王育竹研制钠原子钟实验室装置。1970年-1977年,王育竹带领频标组,在上海国荣灯具厂,研制铷原子钟样机。1986年,王育竹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王育竹建立我国第一个量子光学开放实验室,率先开展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研究。同年,王育竹获中国物理学会首届饶毓泰物理奖。1997年,王育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王育竹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王育竹首次提出高频原子势阱引导和捕获冷原子。2002年-2005年,王育竹任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器件国家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2003年,王育竹提出并负责研制成功我国首台铷原子喷泉钟。

王育竹, (1932年2月29日—),量子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原子频标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河北正定人。1955年,王育竹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60年,王育竹获前苏联科学院副博士学位。1960年-1963年,王育竹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所工作。1963年,王育竹到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64年,王育竹研制钠原子钟实验室装置。1970年-1977年,王育竹带领频标组,在上海国荣灯具厂,研制铷原子钟样机。1986年,王育竹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王育竹建立我国第一个量子光学开放实验室,率先开展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研究。同年,王育竹获中国物理学会首届饶毓泰物理奖。1997年,王育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王育竹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王育竹首次提出高频原子势阱引导和捕获冷原子。2002年-2005年,王育竹任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器件国家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2003年,王育竹提出并负责研制成功我国首台铷原子喷泉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