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明, (1939年3月2日—2013年7月20日),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浙江乐清柳市镇黄华村人。父亲王蕙荃,哥哥王志异,妻子黄慕斌。1945年,王克明就读于黄曹乡中心学校(今柳市镇第九小学)。1951年-1954年,王克明就读于浙江省立温州中学。1954年-1957年,王克明就读于浙江省立温州中学(后改称浙江省温州第一中学)。1957年-1960年,王克明就读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60年,王克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61年,王克明就读于山东大学物理二系。1961年,王克明在山东大学原子物理教研室任教。1962年-1962年,王克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进修。1963年-1965年,王克明在北京大学利用苏联进口的核乳胶显微镜从事9 GeV质子与乳胶核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1970年,王克明参加离子束研究室主任刘清前主持的“离子注入机的研制”工作,提出了“实物虚像”的设计新思路。1980年-1982年,王克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贝尼分校留学。1988年,王克明首次提出“KTP晶体离子束形成光波导”的设想。1992年,王克明由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王克明和研究组首次报道了剂量为1014离子/平方厘米的MeVCu离子注入铌酸锂晶体中形成光波导的结果。同年,王克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4年-1998年,王克明任山东大学物理系主任。1995年,王克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1年,王克明获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王克明和研究组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用高能重离子低剂量模式在铌酸锂中形成波导区折射率增加型的光波导。2005年,王克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王克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王克明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11年,王克明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