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0月16日—1995年3月10日),植物胚胎学家、植物孢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少珍,浙江兰溪人。父亲王秉珪,女儿王庆之。1926年-1927年,王伏雄就读于东阳县立中学。1927年- 1929年,王伏雄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现改为衢州中学)。 1929年-1932年,王伏雄就读于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后改为杭州高级中学)。1932年-1936年,王伏雄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36年,王伏雄考取著名植物生态学家李继侗教授的研究生,从事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个体生态学的研究。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大学被迫南迁。1939年,王伏雄他在张景钺教授的指导下,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41年,王伏雄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室,从事大麦多倍体细胞学的研究。1943年-1946年,王伏雄就读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王伏雄被选为美国Phi Sigma荣誉生物学家学会会员、美国科学家Sigma Xi荣誉学会会员。1946年-1948年,王伏雄在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48年-1948年,王伏雄在台湾大学植物系任客座教授。1950年-1951年,王伏雄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研究员。1951年,王伏雄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60年,王伏雄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描述花粉形态的著作《中国花粉形态》。 1980年,王伏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7年,王伏雄获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荣誉奖章。1988年,王伏雄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著有《中国花粉形态》《银杉》《松树形态与结构》等。

王伏雄, (1913年10月16日—1995年3月10日),植物胚胎学家、植物孢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少珍,浙江兰溪人。父亲王秉珪,女儿王庆之。1926年-1927年,王伏雄就读于东阳县立中学。1927年- 1929年,王伏雄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现改为衢州中学)。 1929年-1932年,王伏雄就读于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后改为杭州高级中学)。1932年-1936年,王伏雄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36年,王伏雄考取著名植物生态学家李继侗教授的研究生,从事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个体生态学的研究。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大学被迫南迁。1939年,王伏雄他在张景钺教授的指导下,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41年,王伏雄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室,从事大麦多倍体细胞学的研究。1943年-1946年,王伏雄就读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王伏雄被选为美国Phi Sigma荣誉生物学家学会会员、美国科学家Sigma Xi荣誉学会会员。1946年-1948年,王伏雄在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48年-1948年,王伏雄在台湾大学植物系任客座教授。1950年-1951年,王伏雄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研究员。1951年,王伏雄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60年,王伏雄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描述花粉形态的著作《中国花粉形态》。 1980年,王伏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7年,王伏雄获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荣誉奖章。1988年,王伏雄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著有《中国花粉形态》《银杉》《松树形态与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