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 (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名膺东,江苏吴县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王应伟,女儿王森。1920年-1922年,王大珩就读于北京孔德小学。1922年-1926年,王大珩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小学)。1926年-1928年,王大珩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初中部。1929年-1931,王大珩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1932年-1936年,王大珩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王大珩和同学们一起南下作修学旅行。1938年-1940年,王大珩就读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技术光学专业硕士学位。1941年-1942年,王大珩就读于英国雪菲尔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1942年-1948年,王大珩在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任实验物理师。1948年-1949年,王大珩任上海耀华玻璃厂研究室主任。1949年-1951年,王大珩在大连大学任应用物理系教授、主任。1951年,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1951年-1956年,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1955年,王大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56年-1967年,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1958年-1965年,王大珩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1965年,王大珩任卫星地面设备组组长、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参与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的工作。1967 年-1971年,王大珩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第十五研究院副主任。1971年-1977年,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王大珩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1978年,王大珩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王大珩兼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79年,王大珩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1983年,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1983年-1987年,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1983年-1994年,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1985年,王大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王大珩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王大珩当选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1992年,王大珩与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1994年,王大珩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王大珩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王大珩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1769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珩星”。2018年,王大珩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同年,王大珩获改革先锋奖章。著有《七彩的分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