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愚, (1932年10月12日—),满族,金属缺陷电子结构与材料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材料缺陷电子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北京人,出生于安东(今丹东)。1950年-1952年,王崇愚就读于北洋大学物理冶金专业。1952年-1953年,王崇愚就读于清华大学钢铁学院。1953年-1954年,王崇愚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专业。1954年-1999年,王崇愚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历任第二研究室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1983年,王崇愚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8年,王崇愚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0年,王崇愚提出材料多尺度建模及物性跨尺度关联算法—多尺度物理参量解析传递算法。1993年,王崇愚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王崇愚任中科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王崇愚获冶金部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一等奖。1996年-2001年,王崇愚任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2002年,王崇愚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常委。1998年-2002年,王崇愚任中科院咨询委员会委员。1999年,王崇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 2007年-2007年,王崇愚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任访问教授。2008年-2008年,王崇愚在日本东北大学WPI-AIMR,任访问教授。著有《材料界面结构与特性》《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方法在化学和材料物理中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