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补宣, (1922年2月5日—2019年8月31日),热工学、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无锡藕塘乡人。1939年-1943年,王补宣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1943年,王补宣在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1947年-1949年,王补宣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1952年,王补宣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952年,王补宣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在清华大学创建了热工学教研组(现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957年,王补宣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本科专业,并担任首任工程热物理教研组(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任。1962年,王补宣晋升为教授。同年,王补宣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与热物理研究所所长。1963年-1966年,王补宣领导教研室和指导研究生接力参与四川化工厂氨合成塔的技术改造,创造了单塔日产量翻番、达到当时同类型和同尺寸塔日产量的世界先进水平。1979年,王补宣创建中国太阳能学会。1980年,王补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6年,王补宣被世界能源协会授予“能源为人类服务”大奖。1989年,王补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同年,王补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王补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王补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王补宣获亚洲热物性会议终身成就奖。2012年,清华大学设立王补宣院士奖学励学基金。2014年,王补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年,王补宣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王补宣获中国传热传质首位终身成就奖。著有《工程热力学》《设计管道热绝缘的速算图解法》《热工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