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14日—2007年7月31日),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黄陂人,出生于北京。父亲涂元檀,弟弟涂光楠。1931年,涂光炽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37年,涂光炽考上设在湖南长沙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涂光炽被指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五期四大队学习。1941年-1944年,涂光炽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46年-1949年,涂光炽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48年,涂光炽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951年,涂光炽在清华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1951年-1954年,涂光炽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副博士学位。1955年-1966年,涂光炽在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60年-1966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66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任副所长,历任所长、名誉所长。1979年-1985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涂光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涂光炽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涂光炽获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1987年,涂光炽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涂光炽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2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1993年,涂光炽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涂光炽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2005年,涂光炽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著有《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等。

涂光炽, (1920年2月14日—2007年7月31日),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黄陂人,出生于北京。父亲涂元檀,弟弟涂光楠。1931年,涂光炽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37年,涂光炽考上设在湖南长沙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涂光炽被指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五期四大队学习。1941年-1944年,涂光炽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46年-1949年,涂光炽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48年,涂光炽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951年,涂光炽在清华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1951年-1954年,涂光炽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副博士学位。1955年-1966年,涂光炽在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60年-1966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66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任副所长,历任所长、名誉所长。1979年-1985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涂光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涂光炽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涂光炽获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1987年,涂光炽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涂光炽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2年,涂光炽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1993年,涂光炽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涂光炽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2005年,涂光炽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著有《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