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秉纲, (1927年9月28日—2020年7月9日),流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张家港杨舍镇人。祖父童育泉,父亲童灏培,母亲郭南珍,妹妹童秉慈。1946年-1950年,童秉纲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1950年-1953年,童秉纲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师资研究生班。1953年-1961年,童秉纲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曾任讲师、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童秉纲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工作,历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1972年,童秉纲到辽宁沈阳松陵机械厂(112厂)和新阳机械厂(139厂)设计科,协助设计人员开展研究工作。1974年起,童秉纲先后协助航天五院、航天二院、航天一院等机构解决了一系列对卫星回收舱、导弹动态稳定性导数的计算方法问题。1974年-1978年,童秉纲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童秉纲被评为副教授。1978年,童秉纲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副主任。1979年,童秉纲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童秉纲晋升为教授。同年,童秉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流体力学专业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1985年,童秉纲在加拿大Waterloo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Tennessee Space Institute、Arizona大学及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讲学与研究。1986年,童秉纲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任教授。1991年,童秉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童秉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童秉纲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童秉纲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童秉纲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2011年,童秉纲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会先进工作者。著有《气体动力学》《涡运动理论》《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