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 (1931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15日),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桓台夏庄人。六伯父田愚斋,父亲田俊颐。1950年-1954年,田波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1954年,田波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工作。1954年-1979年,田波研究了病毒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生耐病性而不发生退化,所提出的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在我国广泛应用。1956年,田波获中国科学院研究成果奖。1962年,田波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78年,田波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9年,田波晋升为副研究员。1980年,田波开展亚病毒研究。1981年,田波到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植物病理系做访问学者。1983年,田波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用病毒卫星防治植物病毒病获得成功。1984年,田波在我国首次发现牛蒡矮化类病毒(BSV)。1986年,田波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田波晋升为研究员。同年,田波到德国杜赛尔多夫大学做访问学者。1988年,田波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田波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癌组织中发现抗原肽与热激蛋白gp96的复合物,证明gp96及其N端蛋白有佐剂功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1990年,田波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维斯康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田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田波到英国苏格兰作物所和JohnInnes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999年,田波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田波被亚太生物技术双周刊(Asia-Pacific Biotech News)遴选为亚裔著名科学家。2001年-2015年,田波兼任武汉大学生科院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