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 (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微生物学家,砂眼衣原体首次分离者。幼名瑞昭,湖南醴陵汤家坪人。父亲汤麓泉,岳父何键,妻子何琏,儿子汤声闻,女儿汤梦湘。1914年-1921年,汤飞凡就读于长沙湘雅医学院,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1924年,汤飞凡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1925年-1929年,汤飞凡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1929年-1937年,汤飞凡任中央大学医学院(今上海医学院)副教授、教授。1932年,汤飞凡兼任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1935年-1937年,汤飞凡在英国国立医学院研究所进修。1937年,汤飞凡任上海医学院细菌学教授。1938年,汤飞凡任中央防疫处处长。1944年,汤飞凡在昆明,用自己分离的中国菌种,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1948年,汤飞凡当选为国际微生物学会常任理事。1949年,汤飞凡研究出鼠疫国产疫苗。同年,汤飞凡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所长。1950年,汤飞凡带领团队研制出国产鼠疫减毒活疫苗。1951年,汤飞凡兼任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1955年,汤飞凡分离出沙眼病病毒。1957年,汤飞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汤飞凡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疹病毒M9,为制造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础。1980年,汤飞凡获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颁发的沙眼金质奖章。1992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