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2月1日—2005年9月28日),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武进人,出生于江苏吴县。父亲谈振华,妻子邓团子。1929年-1935年,谈镐生就读于苏州中学。1935年-1939年,谈镐生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39年-1940年,谈镐生就读于成都航空机械学校高级班。1940年,谈镐生在中国航空研究院任副研究员。1946年-1949年,谈镐生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航空、数学、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谈镐生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任研究员,从事激波马赫反射问题、旋翼层流边界层和流体分离区问题的研究。1954年-1956年,谈镐生在美国诺脱顿大学任工程力学副教授,研究运动浸没体与表面波的相互作用。1956年-1957年,谈镐生任美国底特律大学航空工程教授,研究超气动区弹头曲线优化问题。1957年-1962年,谈镐生在美国创办高等热工研究所,先后任所长和科学顾问。1963年-1965年,谈镐生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1965年,谈镐生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69年,谈镐生到河南汲县“下放落户”。1977年,谈镐生最早提出在我国建立分两级(相当于国外硕士和博士)培养研究生的制度。1978年-1983年,谈镐生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副主任。1980年,谈镐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1984年,谈镐生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谈镐生, (1916年12月1日—2005年9月28日),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武进人,出生于江苏吴县。父亲谈振华,妻子邓团子。1929年-1935年,谈镐生就读于苏州中学。1935年-1939年,谈镐生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39年-1940年,谈镐生就读于成都航空机械学校高级班。1940年,谈镐生在中国航空研究院任副研究员。1946年-1949年,谈镐生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航空、数学、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谈镐生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任研究员,从事激波马赫反射问题、旋翼层流边界层和流体分离区问题的研究。1954年-1956年,谈镐生在美国诺脱顿大学任工程力学副教授,研究运动浸没体与表面波的相互作用。1956年-1957年,谈镐生任美国底特律大学航空工程教授,研究超气动区弹头曲线优化问题。1957年-1962年,谈镐生在美国创办高等热工研究所,先后任所长和科学顾问。1963年-1965年,谈镐生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1965年,谈镐生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69年,谈镐生到河南汲县“下放落户”。1977年,谈镐生最早提出在我国建立分两级(相当于国外硕士和博士)培养研究生的制度。1978年-1983年,谈镐生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副主任。1980年,谈镐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1984年,谈镐生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