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儒泳, (1927年6月12日—2020年2月14日),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宁波人。父亲孙锷卿,妻子陈玉花。1945年,孙儒泳毕业于浙江宁波高中师范学校。1946年,孙儒泳在上海唐山路小学教书。1947年-1951年,孙儒泳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1,孙儒泳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52年,孙儒泳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954年,孙儒泳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学习俄语。1954年-1958年,孙儒泳就读于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1958年,孙儒泳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1960年,孙儒泳被下放到北京郊区顺义县白沟村劳动。1965年,孙儒泳到山西武乡县涌泉公社白沟村参加农村“四清”运动。1973年-1976年,孙儒泳随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到边疆地区参加灭鼠拔源和疫源地调查工作。1978年,孙儒泳晋升副教授并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1980年,孙儒泳以罗非鱼某些耗氧规律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1983年,孙儒泳带领研究生登上海拔3000米的海北站,研究根田鼠静止代谢率和每日平均代谢率。同年,孙儒泳晋升教授。1984年,孙儒泳被遴选为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1年,孙儒泳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孙儒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孙儒泳受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孙儒泳获2010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著有《动物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基础》《生态学与人类》《种群的科学管理与数学模型-动物的盛衰兴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