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3月10日—2007年6月10日),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鸿儒,黑龙江哈尔滨人。妻子张静。1925年-1928年,孙殿卿就读于哈尔滨市第三中学。1928年-1929年,孙殿卿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1929年-1930年,孙殿卿就读于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1930年-1935年,孙殿卿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38年,孙殿卿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50年,孙殿卿获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奖。1951年-1957年,孙殿卿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60年,孙殿卿发表了“从构造体系的观点探讨中国石油普查和勘探远景”的论文,指出了在中国找油的方法。1965年-1966年,孙殿卿协助李四光筹建了原地质部西南第四纪冰川专业考察队,在四川西昌、渡口等地区参加成昆铁路选线和攀枝花钢铁基地的选址工作。1970年-1972年,孙殿卿组织了湘西、桂北第四纪冰川遗迹及金刚石原生矿追索研究工作。1978年,孙殿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同年,孙殿卿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孙殿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孙殿卿发表“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研究体系。1995年,孙殿卿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1年,孙殿卿获得国家图书奖。著有《构造体系及其应用》《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等。

孙殿卿, (1910年3月10日—2007年6月10日),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鸿儒,黑龙江哈尔滨人。妻子张静。1925年-1928年,孙殿卿就读于哈尔滨市第三中学。1928年-1929年,孙殿卿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1929年-1930年,孙殿卿就读于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1930年-1935年,孙殿卿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38年,孙殿卿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50年,孙殿卿获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奖。1951年-1957年,孙殿卿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60年,孙殿卿发表了“从构造体系的观点探讨中国石油普查和勘探远景”的论文,指出了在中国找油的方法。1965年-1966年,孙殿卿协助李四光筹建了原地质部西南第四纪冰川专业考察队,在四川西昌、渡口等地区参加成昆铁路选线和攀枝花钢铁基地的选址工作。1970年-1972年,孙殿卿组织了湘西、桂北第四纪冰川遗迹及金刚石原生矿追索研究工作。1978年,孙殿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同年,孙殿卿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孙殿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孙殿卿发表“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研究体系。1995年,孙殿卿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1年,孙殿卿获得国家图书奖。著有《构造体系及其应用》《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