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7月14日—2008年2月5日),区域岩石及有色金属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字克如,河北迁安人。父亲宋锡龄。1923年-1926年,宋叔和就读于县立西阁寺高小。1927年-1928年,宋叔和就读于卢龙中学。1928年-1932年,宋叔和就读于唐山第四中学。1932年-1934年,宋叔和就读于北平通州潞河中学。1934年-1938年,宋叔和就读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38年,宋叔和参加由湖南迁往云南的西南联合大学步行团。1938年-1942年,宋叔和在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1942年-1945年,宋叔和在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历任技佐、技士。1945年,宋叔和在兰州西北地质调查分所工作,任技正兼地质室主任。1947年,宋叔和应甘肃省资源厅制酸公司的邀请,调查硫铁矿资源,去了白银厂和厂坝等地开展矿产地调查。同年,宋叔和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9年,宋叔和任南京地质调查所工程师。1950年,宋叔和加入九三学社。1951年-1953年,宋叔和任地质部641地质地质队技术副队长。1956年,宋叔和任西北地质局副主任工程师。同年,宋叔和与王恒升等根据秦岭地质分队送来的含辉钼矿石英脉标本,到金堆城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发现了大规模浸染状钼矿化体的存在。1958年,地质队在祁连山进行普查找矿的过程中,发现了小型镜铁矿矿床。宋叔和和田奇隽一起通过野外观察,确定其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类型。1959年,宋叔和任甘肃地质局总工程师。1960年,宋叔和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兼职研究员。1962年-1975年,宋叔和任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技术副所长。1975年,宋叔和被借调到北京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学报》编辑部。1978年,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宋叔和任所领导小组组长。1979年,宋叔和任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0年,宋叔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宋叔和任矿床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著有《中国矿床》《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图》等。

宋叔和, (1915年7月14日—2008年2月5日),区域岩石及有色金属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字克如,河北迁安人。父亲宋锡龄。1923年-1926年,宋叔和就读于县立西阁寺高小。1927年-1928年,宋叔和就读于卢龙中学。1928年-1932年,宋叔和就读于唐山第四中学。1932年-1934年,宋叔和就读于北平通州潞河中学。1934年-1938年,宋叔和就读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38年,宋叔和参加由湖南迁往云南的西南联合大学步行团。1938年-1942年,宋叔和在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1942年-1945年,宋叔和在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历任技佐、技士。1945年,宋叔和在兰州西北地质调查分所工作,任技正兼地质室主任。1947年,宋叔和应甘肃省资源厅制酸公司的邀请,调查硫铁矿资源,去了白银厂和厂坝等地开展矿产地调查。同年,宋叔和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9年,宋叔和任南京地质调查所工程师。1950年,宋叔和加入九三学社。1951年-1953年,宋叔和任地质部641地质地质队技术副队长。1956年,宋叔和任西北地质局副主任工程师。同年,宋叔和与王恒升等根据秦岭地质分队送来的含辉钼矿石英脉标本,到金堆城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发现了大规模浸染状钼矿化体的存在。1958年,地质队在祁连山进行普查找矿的过程中,发现了小型镜铁矿矿床。宋叔和和田奇隽一起通过野外观察,确定其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类型。1959年,宋叔和任甘肃地质局总工程师。1960年,宋叔和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兼职研究员。1962年-1975年,宋叔和任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技术副所长。1975年,宋叔和被借调到北京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学报》编辑部。1978年,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宋叔和任所领导小组组长。1979年,宋叔和任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0年,宋叔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宋叔和任矿床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著有《中国矿床》《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图》等。